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潜伏期广,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土壤的石油污染既有生产过程的污染物直接排放,也有污染物的间接迁移。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可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如堵塞土壤孔隙,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土壤的石油污染直接导致粮食的减产,食用生长于石油污染土地上的植物及其产品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石油类在作物体及果实部分主要残留毒害成分是多环芳烃类。芳香烃类物质对人及动物的毒性,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饮食摄入等方式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影响其肝、肾等器官的正常功能,甚至引起癌变。
土壤受到石油污染后,有机质和碳含量大量增加,氮、磷等营养成分的严重缺乏及土壤pH值的改变,破坏土著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影响地表农作物对营养成分的摄取,破坏了局部的生态环境。同时,迁移性强的石油烃会随土壤水分迁移,穿过土壤包气带到达地下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再随地下水的输送与使用而危害人类健康。除此之外,一些难降解石油烃组分,如萘、甲苯、菲、蒽、芘等,可长期蓄积在土壤中,通过食物链进人人体,影响肝、肾及心血管系统,对 人类产生危害。
同鑫伟业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由于石油的流动性大、渗透性强、对土壤黏附作用显著等特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体系复杂、范围广、治理难、周期长、危害大等特点。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一、物理修复技术
1.焚烧法:利用石油类物质易燃烧的特点,在温度为850~1200摄氏度的条件下焚烧污染的土壤,使石油类物质通过燃烧的方式变为气体而脱离土壤本体,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2.隔离法:采用黏土或其他人工合成的惰性材料,将石油污染的土壤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该方法并没有破坏污染物,只是起到了防止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迁移。
3.土壤置换法:将污染土壤通过机械手段从污染场地移除,并填充以新鲜土壤的修复技术。
4.气相抽提法:去除非饱和区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有效手段,通过注入空气,同时利用抽提井产生低压环境,使得土壤中存在于油相、溶解相以及吸附相的有机污染物挥发到气相中,并经抽提井收集到地面尾气处理装置中进行回收或处理。
5. 电动修复法:是一种原位土壤修复技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置入电极,并通以低压直流电形成电场。在电势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电动效应会驱动土壤中的流体介质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使污染物伴随主体流动从土壤中移除。
6. 热脱附法:利用升高温度来增加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分压,从而达到将污染物分子从土壤颗粒上分离的目的。
7. 生物炭吸附技术:利用具有丰富的空隙结构、 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众多表面活性基团的活性炭对有机物具有的较强的亲和能力,去吸附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二、化学修复技术
1. 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氧化剂,利用氧化剂和污染物之间发生的化 学反应来实现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
2. 等离子体降解:由于在电离产生等离子体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活性物质如臭氧O3、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等,从而创造一种强氧化环境,将处于电离场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
3. 光催化降解:当半导体材料吸收的光能大于或等于半导体禁带宽度时,电子由半导体的价带跃迁到导带上产生高活性电子e 。同时,在原来的价带上形成1 个空穴h+。产生的空穴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即获取电子的能力),可以与水作用形成羟基自由基(·OH),从而直接将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4. 萃取法:使用有机溶剂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进行萃取,然后对有机相的石油进行分离回收,实现废物的资源化。该方法适用于石油污染含量较高的土壤。
5. 土壤洗涤法:将污染土壤粉碎,混入足够的水和洗涤剂,得到土壤、水和洗涤剂相互作用的浆液,静止,使污染物与洗涤剂一起上升,从水相中将部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重复上述步骤,使土壤和水混合并加入微生物活性剂和过氧化氢,使污染物降解。
三、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生肠代谢过程对有机污染物进行讲解转发的方法,具有修复成本低的特点,但是见效慢时间久。
实际污染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且污染物种类繁多,单一修复方法由于其自身特性以及场地局限性,往往不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复杂污染物。同鑫伟业根据各种案例情况,会制定针对的修复方案或者采用组合土壤修复技术解决污染源。